发表时间: 2022-08-11 16:22:42
作者: 福建辰视雕塑工程有限公司
浏览:
在拿到“临风听禅”这个展览命题时,福州雕塑家刘义华的脑海里浮现了很多想法,“盛夏、扇面、清凉、思考、突破......”
头脑风暴许久之后,他决定先“自废武功”。
EXPLORE
一直做很爽的事,也会不爽
很多人在城市、街道、学校都见过刘义华的大型雕塑作品。
刘义华的大型雕塑作品《行者无疆》
今年年初,我们去工作室拜访。当时,他的新作是以上班族为原型的雕塑作品《行者无疆》。
时隔几个月,我们再去拜访的时候,正巧赶上他和其他八位当代艺术家的联展——“临风听禅”的展览期间。
刘义华和沈也老师在“临风听禅”展览现场
出乎意料的是,在这次展览中,刘义华的作品《行云系列》不再限于三维立体雕塑,而是介于平面和立体之间的架上装置,当中既有雕塑的构造性,还有平面绘画元素。
更有意思的是,在这些作品中,“金木水火土”五行元素,被他重新挖掘出有趣的一面。
展览现场
忍不住问他,“为什么此次作品和以往作品差别这么大?”
刘义华抿嘴一笑,自己和三维立体雕塑打了20多年的交道,一直做很爽的事,也会不爽,所以想换个方向挑战一下。
恰巧这段时间,他一直在思考平面和立体之间的界限可以怎么玩,在拿到展览命题的时候,脑海里一个个想法不断冒出来,特别有意思。
刘义华工作室一隅
“这种转变,在创作上有什么难度呢?”又问他。
“惯性思维转变就很难”他说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,需要自废武功——舍弃一些自己在三维立体雕塑创作上的优势,还要加入其它艺术形式进行创作,报废率百分之八九十是常有的事,难度拉满了。
下面一起去看下《行云》系列作品吧~
《行云系列》作品
ARTWORK
会发芽的扇子、铜水浇筑的画......
展览“临风听禅”的主题源于王维诗“倚杖柴门外,临风听暮蝉”,有清风,有蝉鸣,是以艺术家们均以扇面元素展开一轮新的创作。
刘义华的《行云》系列作品也是如此,共有四件,还从“金木水火土”五行元素中汲取灵感,从静态到动态,从干涸到生机,多元化展示“夏日诗意”,并探索性地将雕塑、绘画融合成一个整体设计。
会发芽的扇子
《行云》系列之一,是这件“会发芽的扇子”,以五行中“土”元素出发,选择陶土作为扇面材料。
刘义华在创作时,往泥土中加入丝麻纤维作为牵引力,让陶土干燥后,表面产生如同土地干涸龟裂一般的视觉效果。
展览现场来了一位特别的“观众”
土是生命的基石,夏季艳阳炙热大地,看似难以生存的环境却也孕育着生机。
在开幕式当天,刘义华在陶土扇子上播下种子,预示着终有***绿芽将破土而出。
铜水浇筑的画
《行云》系列之二是这件“松下饮茶图”,他以铜汁为墨在木板上进行绘画,乃五行之“金”和“木”。
铜铸是他此前非常擅长的立体雕塑手法,这次作品则从三维立体向二维转换,这种创作方法几乎没人干过,难度很高,人作一半,天作一半。
刘义华说,有点像玩火。
水晶宫般的鱼缸
《行云》系列之三,则是用亚克力打造而成的一个装满水的扇形容器,不用说这便是“水”元素了。
光影投在上面,如同晶莹冰块渐渐融化。如果你仔细观察,会发现容器身上刻着无限不循环的圆周率,寓意事物像水流一样,川流不息。如果我们愿意,那便可以在时间碾压的痕迹中去溯源,去寻找答案。
不锈钢扇面
《行云》系列的后一件作品,是一件不锈钢立体扇面,融合五行之“金”和“火”,运用了雕塑中的锻造工艺,进行二维和三维的多重塑造。
扇面上分布大小不一的锤纹,如同水滴滑落。他在扇子的一端,用火烤扇面,使其呈现出夏日艳阳照射的视觉效果,让人联想到福州夏天的晴雨天气,另一方面似乎呼应了作者的创作理念,创作来源于生活。